森林报读后感(15篇)
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,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,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,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。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森林报读后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森林报读后感1在冬天里钓鱼的人们,会用镶木把的铁棍在冰面上凿出一个直径20~25厘米的小洞来,在细筋或棕丝上的一头拴上一个金属材料做的小鱼形钓钩,放进凿好的冰窟窿里。先把它垂直,直到钓钩探到水底,估计一下深度,然后开始用一整套熟练利落的动作不断地上下拉动钓钩,不过每次往下放的时候,不能再垂到水底了。小鱼形钓钩在水里面漂着,一闪一闪的,看起来是那样的显眼,就好像一条活鱼似的,逗引着鲈鱼来吃。贪心的鲈鱼很怕这条可口的小鱼从嘴边溜掉,当然一下子就扑了过去,就这样把假小鱼连同钓钩一起吞到肚里,变成了钓鱼人的可口晚餐。如果某一个地方的鱼不上钩,钓鱼人就会换个地方,到别处再去凿一个新的冰窟窿,继续同样的工作。
山鲶鱼,又被叫做“夜游神”,跟鲈鱼又不一样。要用另一种冰下捕鱼的工具,才能对付得了它们。这种所谓特别的冰下捕鱼工具,其实就是一种小小的像网一样的工具。钓鱼人先找一根绳子,在上面系3~5根线绳(或棕绳),一根线绳与另一根之间差不多距离70厘米。钓钩上挂着鱼饵,这些鱼饵可能是条小鱼,或者一小块鱼肉,又或者是条山鲶鱼们喜欢吃的蚯蚓。绳子的尽头拴上个有点儿重量的坠子,把坠子顺着冰窟窿一扔,就可以一直垂向水底。在冰面 ……此处隐藏7084个字……一样,云杉由于长得快,用茂盛的枝叶挡住了阳光,其它植物由于没有阳光,它们就逐渐被淘汰了。可是第二年,白杨等树木扎根得深,充分吸足了养料,紧紧地抓牢了土地,几阵大风袭来,云杉这时却被连根拔起,“淘汰”出局了,其它树木取得了胜利。
我觉得,维·比安基的《森林报》是科普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一部杰作,使我更加热爱大自然,更加熟悉大自然,更加了解大自然,以后,我也要去探索这神秘的大自然!
森林报读后感15自然,是知识的来源,这个暑假,《森林报》把我的心拉近了自然。
《森林报》这本书按照森林的四季,描写了林中的事件,它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,只有自然的朴素。它把最真实的森林展现在了我的眼前,包括争斗,也包括可爱。
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残酷的“林中大战”:森林变成了战场,小云杉先发制人,抢占了阳光;小白桦奋起直追,与云杉展开肉搏战;小白杨不甘落后,努力伸展枝叶。这就是森林的另一面,作者抓住了森林的冷酷。实际上,我们生活的社会不也是这么一片森林吗?市场有竞争,生活有竞争,连学习都有竞争。我们唯有努力学习、提升自己,才能在竞争下应对自如,就像文中的麻雀,在巢多次被捣毁时,选择了把巢建在大雕的巢边,摆脱了困境。
虽然有竞争,但森林也有可爱的一面。当阳光再次普照大地,森林便苏醒过来,碰撞出爱的火花。兔子宝宝被妈妈“抛弃”,却遇上了别的兔妈妈,于是,那个兔妈妈便把它们喂得饱饱的,而它们的妈妈也看见了别的小兔子,在给它们喂奶呢!这使我们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精妙。在生活中,这样的善举又何尝没有呢?给环卫工人的免费冷饮、给交警们送来的矿泉水……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。
《森林报》把我的心带到了自然中,更让我有机会从自然的角度去反思生活。